第四百六十七章 发布会结束(下)(1/2)

作者:新手钓鱼人

走进不科学第四百六十七章 发布会结束(下)

此时此刻。

虽然无论是众人的视线还是发布会的镜头,都没有锁定在自己身上。

但坐在了。”

听到潘院士这番话。

现场再次一静,直播间内的弹幕也少了一大截。

偌大的发布会主会场,只剩下了潘院士的声音在室内回荡:

“说实话,在这场发布会开始之前,我们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有同行、有媒体、也有大众舆论。”

“许多人一听说‘华夏科学院’这个主办方,就认为我们绝不可能发现暗物质。”

“但大众并不了解的是,在过去的几年间,华夏物理学界其实产出过许多优秀的成果。”

“比如王贻芳院士,比如薛其坤院士,比如罗俊院士、冯波教授等等”

潘院士说话之间。

镜头也转向了台下的几位华夏物理学家。

第一位被镜头锁定的是王贻芳院士,此时的他面色一如既往的严肃。

他的成就无需多言。

他的右手边则是薛其坤院士,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者。

虽然如今薛其坤院士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位置上有些争议,很多人认为本土情怀浓厚的薛其坤院士有点“土”,和南科大追求国际化的气质不符。

但这属于人事方面的问题。

在学术成就上,他依旧是国内距离诺奖最近的一人。

接着画面再次一转,给到了他们身后一排的罗俊院士。

众所周知。

万有引力常数g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数值,它在课本上近似于667x10-11 n·2/kg2。

但在微观粒子的计算中,这个数值的精度要求却极高。

可以这样说。

每次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度提升,都是一次粒子物理的革新。

从人类发现微观世界后,g在数据上的精度虽然一直在被优化,也就是可能今天是0352,明天变成了0351。

但在在“量级”这个概念上,g只被优化过七次。

其中最近的一次量级优化,正是出自罗俊院士之手。

他在2018年采用精密扭秤周期法测量了万有引力常数g,将目前国际上光子静止质量的上限提高了一个多数量级,两次被国际基本粒子数据组收录,至今都是国际第一。

虽然与薛其坤院士有点类似。

罗俊院士在中山大学担任校长的时候评价不佳,在卸任的时候可以说有些落寞甚至人人喊打,并且在一些校内政策上确实有所不当。

但依旧是那句话:

一个人的人事管理能力,和他的学术研究水平是无关的。

在物理贡献这块,罗俊院士依旧可以稳居华夏理论物理界前三。

接着镜头再次转动。

将冯波、徐湛、何颂等教授的身影录入到了屏幕上。

或许绝大部分观众在看到这些学者的时候都只会一扫而过。

但在目前千万级的观众量级下,势必也会有不少观众选择去搜索这些人的贡献。

然后他们就会发现一件事:

哦,原来华夏物理学界真的不是啥贡献都没有

只要有万分之一的人这样去做,潘院士的这番话就不是白费口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