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所以说任务呢?(6K字)(1/2)

作者:新手钓鱼人

走进不科学第二百二十一章 所以说任务呢?(6K字)

“威廉汤姆逊?”

听到这个名字。

徐云的表情顿时微不可查的一僵。

连带着呼吸都漏跳了一拍。

原先他一度以为,这位汤姆逊很可能是发现电子的那位jj汤姆逊。

结果谁能想到

此人居然是威廉汤姆逊这位同姓的科学家?

其实比起威廉汤姆逊这个名字,此人的另一个称呼可能传播度更高一点:

开尔文勋爵。

没错!

就是那个热力学温标的发明人,赫赫有名的热力学之父。

物理课本里时常会提到的开尔文温度,便是出自此人之手。

威廉汤姆逊生于1824年6月26日的爱尔兰贝尔法斯特,他的父亲詹姆士是贝尔法斯特皇家学院的数学教授,一家在汤姆逊八岁时迁往了苏格兰的格拉斯哥。

其实在幼年时期,威廉汤姆逊的表现只能算是中等,没啥特别惊人的地方。

结果等到了格拉斯哥后。

汤姆逊忽然就像是个激活了外挂的挂逼一样,创下了一连串极其离谱的记录:

他在10岁便进了格拉斯哥大学读预科。

十四岁开始学习大学程度的课程。

十五岁时凭一篇题为‘地球形状’的文章,获得了苏格兰学会面向境内所有大学的cal金奖章

不过由于骨折了一年以及家境的缘故。

汤姆逊直到16岁那年才考入了剑桥大学,选择攻读了4+1的标准学位,21岁那年才从大学毕业。

毕业后的汤姆逊在1846年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自然哲学教授,一直任职到了1907去世。

在此期间。

他建立起了全英国的,所有评论可以累加,也就是所有人答案加起来有十朵就加更一章。)

而在那次大会上呢,开尔文其实特别指出了有关第二朵乌云的一件事。

那就是理论计算的双原子或多原子的定压热容量和定容热容量之比的值,与实验观察值之间有着巨大的偏差:

“观察的明显偏离绝对足以否证玻耳兹曼一麦克斯韦学说。”

“事实上,玻耳兹曼一麦克斯韦学说的偏差,其实比上面列举的还要大。”

这份演讲稿被保留在了剑桥大学的图书馆二馆,'physics’中‘19th century’的分类。

因此在整个演讲过程中。

开尔文的态度其实是非常非常谨慎的,丝毫没有小看两朵乌云的意思。

可惜在后世各种的传播之下。

开尔文的话变成了“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的段子——这句话压根就不是他说的。

这句话的出处不是开尔文,而是阿尔伯特迈克耳逊。

也就是第一朵乌云‘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中的那位迈克尔逊。

他在1894年的一次演讲中指出:

“似乎可以说,物理学宏大的基本原则已经牢固确立,坚不可摧未来物理科学的真理应当从六位小数中寻找。”

这句话被魔改之后,却被套在了开尔文身上,成为了一个段子,何其可叹。

某种程度上来说。

开尔文或者说威廉汤姆逊,应该算是被段子毁掉的典型之一了。

历史上类似的倒霉蛋其实也有不少,明明是个好人,却被歪曲成了丑角。

例如潘金莲、尹志平、元稹还有登徒子都是如此。

视线再回归原处。

从威廉汤姆逊的历史地位来看,他倒是确实符合光环的筛选标准。

毕竟现代热力学之父嘛。

没有他的出现,现代很多和温度有关的定义都难以得到一个统一。

但问题是

如今明明知道了威廉汤姆逊名字,为什么光环没有任何反应呢?

要知道。

在之前两个副本里。

只要徐云判断出副本的目标姓名,光环便会通过光幕将任务投放到他眼前,附加一堆骚话。

可眼下徐云面前却没有光幕探出,更别说任务提示啥的了。

是光环掉线宕机了?

还是说

这个副本的核心人物,并不是威廉汤姆逊?

抱着这股疑问,徐云又用余光打量了一番威廉汤姆逊。

无论这个看起来有些像青春版萨鲁曼的年轻人到底是不是这次任务的主角,至少一个‘关键人物’的定位是跑不掉的。

因此接下来自己要做的,就是确定眼下的具体时间。

然后尽可能的留在对方身边,进而寻找后续的真相。

与小牛当初的1665副本不同。

如小两百年过去,英国人在服装和明面上的卫生习惯上都有了不少进步,至少没当年那么原始猎奇了。

威廉汤姆逊先是回车厢拿出了一带土豆,随后对徐云和威尔道:

“罗峰,我去前面的小河边洗些土豆,今晚吃咸熏肉炖土豆。”

“你和威尔一起去把我捡回来的柴火劈了,这一带柴火的质量很好,所以我多捡了一点。”

“今晚先用一部分,剩下的放到车上一路接着用,毕竟这儿实在是太潮了。”

徐云见说连忙点了点头,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