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铁衣曲第六十二章 锦贵
霓裳铁衣曲草燃锦贵吐蕃人并没有出动大军攻取,但各种收买、威胁、暗杀、劫掠等手段却层出不穷,其目的只有一个,将生活在这一广袤地域的大量羌胡部落编入吐蕃帝国,使其成为吐蕃大军的一部分,威胁成都平原这一唐帝国西府,从三面夹击唐帝国的陇右、关中之地。而面对吐蕃人咄咄逼人的行动,大唐剑南道驻军的反应就软弱迟钝多了,他们很少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而是将那些受到吐蕃人威胁的羌胡部落迁徙到更靠近内地的州郡,以避免为吐蕃人所用。
王文佐问道。
兴许是因为口音的缘故,李晋没有听清楚王文佐的问话,侧耳询问道。
王文佐提高了嗓门:
李晋苦笑道:
王文佐皱起了眉头:
李晋长叹了一声:
王文佐吓了一跳,他一路上都把时间花在研究松州周围的兵要地理上了,对于剑南道的兵府数量倒是没太在意,毕竟他只是松州都督府都督,又不是剑南支度营田处置兵马经略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11个折冲府的确少的有些出乎他意料之外了,虽然他也知道唐的府兵集中在陇右、关中、河东这几个地方,但剑南道地域辽阔,治下少数民族多,情况复杂,弄到和江南道,淮南道、岭南道驻军数量一个水平线,还没山南道多,着实有点骇人听闻。
王文佐点了点头,对眼前这个看上去有些颓废的老者的观感有所改变,当然折冲府的多少并不能全部代表当地驻军的数量,还有藩兵、义从、募兵以及其他省份的调来的府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体现的。剑南道所辖北至剑门关、甘南,西至云南澜沧江、哀牢山,南至贵州省、广西省北部,东至三峡,可能是大唐天下十道中土地面积最辽阔,少数民族最多,地形最复杂的一个,这么大的地盘,如此复杂的情况,只有区区11个折冲府,就算全是上府,撑死也就一万多不到两万军队,够干什么?也难怪他面对吐蕃咄咄逼人的进逼,表现的这么消极了。
说到这里,李晋叹了口气,便没有说下去了。
王文佐听到这里,已经猜出了六七分对方的没有说出来的话了,唐代的折冲府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在平时农闲期间训练检阅府兵:如何使用武器、各种队形,如何识别旗号金鼓,讲明军法,这样上战场之后才是可战之兵,而不是乌合之众。不难看出,折冲府的数量不但决定了当地的实际兵力,还决定了当地受过军事训练的兵员数量(因为实际上曾经受过训练的人数肯定超过了折冲府的额度,因为有退伍兵的存在,而且一般都还有余
裕),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某地的军事潜力。
为何剑南道明明有充足的人力财力,却只有区区十一个折冲府呢?这就涉及到大唐对手下若干道的定位了,关内道是根本,陇右河东是屏护两翼,河北、淮南、江南是粮仓和财源,河南是保证漕运和东都洛阳屏护,剑南道是天子私库,提供丝帛、金银铜各种特产,养关中陇右军队的。在这种定位下,剑南道不需要也不应该有太强的军事潜力,否则一来需要消耗地方财力养兵,减少了上贡中央的财税;二来地方军事潜力太强,一旦压榨过头了造反不好收拾,一个富裕而又羸弱的剑南道才是符合大唐整体利益的。
所以唐初的剑南道本土就只设置了11个折冲府,但唐帝国创始者们没有想象到的是,吐蕃人的崛起使得成都府不远的松州变成了前线。而大唐和吐蕃人的角逐影响到了地处西南洱海周围的六诏之地。永徽四年,为获得唐帝国的支持,南诏王细奴逻派子逻盛炎出使唐帝国,唐高宗封细奴逻为巍州刺史。其他五诏与河蛮部落,受吐蕃威胁,常弃唐归附吐蕃。南诏始终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经过近一百年的苦战,南诏王皮逻阁终于统一六诏之地,成为西南强国。
而南诏和唐的良好关系并没有维持太久,天宝十年,鲜于仲通率兵八万出戎、巂州,往击南诏,阁逻凤遣使谢罪请和,请还其所虏掠,表示愿意归附于唐朝,若不允许则。鲜于仲通不许,进军至西洱河,兵临南诏首都大和城,被南诏击败,唐兵死六万人。南诏方面亦损失惨重,云南自曲、靖二州以下东爨居地被唐兵破坏。此年南诏倒向吐蕃,吐蕃册封阁逻凤为「赞普钟。至此,剑南道变成了大唐仅次于陇右的前线,在接下来的上百年时间里,南诏吐蕃唐在西南的三国演义一直在持续,直到唐灭亡,吐蕃和南诏也几乎是同时灭亡,可谓是同始同终,难兄难弟。
王文佐问道。
李晋苦笑道:
王文佐吃了一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