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臣第131章、动荡
碧空如洗,白云相互追逐。
成都,城外郊野连绵的稻田,一片金黄。
偶有凉爽的秋风拂过,无数稻穗便荡漾起了金色的涟漪。
金秋时节,乃是黎庶百姓欢欣的季节。
于城南的走马河畔,天子刘禅手执刀镰躬腰于金色稻浪中,收获着他亲自耕种出来的稻谷。
今岁初,乃是他即位以来的首次亲耕籍田。
藉田,乃是天子诸侯亲耕田亩。
从古至今的“祈年”的礼俗之一,寓有重视农耕之意。
与“三推三反”的示意不同,天子刘禅今岁的亲耕,并没有让籍田令等僚佐代为播种及打理。乃是从耕耘至秋收,都亲自为之。
召曰:
“丞相北伐逆魏,攘除奸凶,将士多有艰险。而粮秣取于民,民亦艰辛。朕不德,不能令百姓安乐,唯有耕种自食,以期少取百姓之粮。”
此言出,朝野皆颂仁德。
虽说天子刘禅亲耕之田不过三亩,所出粮秣不够一季所食。
然而,于朝中衮衮诸公而言,乃是天子有先帝仁德之风,令人心折。
于黎庶百姓而言,则是天子恤民之心的彰显,乃仁君也!只需熬过北伐的艰难时期,轻徭役、薄赋税的好日子,便指日可待了。
尤其是,天子刘禅于夏四月时,还颁发新诏。
但凡迁居汉中、武都二郡之民,一户授田百亩;官府为之起房屋,租赁耕牛及粮种,且免收算赋与口赋。
如此恤民之举,哪怕先前刘璋再蜀地时,都不曾有之。
更莫说是,大儒谯周口中的逆魏,募民屯田取出产十之有八,无有过冬果腹之粮的苛政了。
生为大汉子民,乃幸事也!
无数贫无立锥之地的佃户、徒附,以及山野隐户心中,都发出了如此感概。
亦然扶老携幼群来官府徙民处,登记入汉中或阴平郡户籍,随着小吏北迁而去。
连汶山夷(羌)的部落得闻此消息后,带着耕耘肥沃土壤、过上衣食无忧生活的向往,加入了北徙的队伍,
他们的待遇更厚。
因他们不少人,应募为兵卒,让家人得享了三年免赋税的厚待。
且三年之后,家眷所纳的赋税亦比寻常黎庶要少许多。
自然,有人欢欣,便会有人切齿。
许多巴蜀豪族,因为太多徒附及佃户脱离而去,以致自家田亩产业等无有充足劳力劳作。
不过,他们私下的怨言,仅维持了半个月多。
朝廷开始减少了茶马古道沿途关隘的城门税,且鼓励他们自行去永昌郡等偏远地区,用蜀锦茶叶等物换取奴仆归来。
亦无需担忧朝廷会出尔反尔。
许多朝中勋贵家中,都陆续组建商队进发南夷道而去。
另一缘由,乃是朝廷设立了蜀锦监。
监理蜀锦等物北去陇右贩卖,分润丝绸之路的利益。
只不过,豪族们想要染指丝路的前提,乃是得先分户前往陇右落户。
以朝廷的说法,乃若是他们不分户在陇右,归官府统一调配物资贸易,恐有些人被逆魏诱惑做出罔顾国法之事来。
实际上的缘由,各方都心知肚明。
不外乎是,朝廷效仿武帝时期的“邑陵法”,让他们分户去陇右扎根,成为防范羌胡部落动乱抑或者逆魏来袭罢了。
毕竟,陇右之地,羌胡比汉家子更多。
他们分户而往,自然也会携带不少僮客而去,变相的成为“实边”之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