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一十一章 繁简之议(1/2)

作者:二子从周

重生之乘风而起第两千零一十一章 繁简之议

“虽然我能写繁体字,但是却不代表我就是繁体字的拥趸。”周至知道今天是个机会,正好这个问题本来就应该正本清源地好好说说,于是说道:“正因为我两种都会,因此我也研究过它们的流变,发现简化字有其简化的理由和逻辑,不过这个问题说起来比较长,也不知道时间够不够……”

“我们喜欢听,今天不着急!”地下就有同学喊了起来。

“要是有事儿的同学可以先走,要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留下来听听。”周至笑道。

当时也真有不少同学离开的,这下正好了,腾出的位置立即给过道里站着的坐了,又是一阵热闹。

等到教室重新安静下来,周至才说道:“新中国建立之后,鉴于国家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不识字的文盲的现状,为了学习知识,建设祖国的急迫需要,各行各业,包括全军,全社会,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

“繁体字因为过于复杂,对于快速传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国家决定,鉴于形势的迫切需要,必须对当时的汉字实行简化。”

“但是如何简化,却是有章法的,我可以这样说,每一个简化字,都是经过当时的国学大擘,汉字专家们反复讨论。”

“这是关系到中国千年传承的巨大变革,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绝不是简单粗暴的野蛮行径。”

“汉字简化的指导思想有许多种,第一是笔画和部件的减省,这是最常用的简化方法,但是这个简化方法也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多从历朝历代存世书法中的异体字,通用字,市井常用俗字中取法。也就是说,这些减省的方式,绝大多数都是古人曾经用过的,在古籍和古代碑帖中曾经出现过的。”

“其次就是古体字的恢复,其中所用最多的,就是我们今天讲授的甲骨文。”

“比如众字。”周至转头开始用粉笔在黑板上写起来:“这个字最早是出现在甲骨文上,字形就是三个人字的堆叠,其后金文也延续了这个写法,到了秦小篆的时候有了这样的变体,最终在隶书中变成这样,楷化以后,变成了繁体的‘衆’。”

“所以大家看,”周至最后将简化的‘众’写了下来:“这个简化,其实不过是回到了它的最初本源形态而已。”

“此外还有将草书进行楷化,比如‘为’;借鉴古代异体字和俗字,采用简单符号代替复杂部分,比如‘枣’;将复杂的形声字的声旁,采用比较简单的声旁来表达,比如‘远’;还有在不导致意义混淆的情况下,采用同音替代法,比如面粉的面,去掉麦字偏旁。”

“另外还有会意法,就是将多个不常用字或者专用字,合并为一个字;也有局部删除法,就是在保留原字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删减以达到简化效果。”

“既然这个问题是宝岛来的同学提出来的。”周至笑道:“那我现在就以‘台’字和‘湾’字为例,来讲讲汉字的流变和简化。”

“‘台’,本身是会意兼形声字。这个字在西周金文中开始出现,是在?上加厶旁分化出来的,与以、厶同源。”

“甲骨文中,这个字代表的是头朝下的胎儿形。金文加上的这个厶,叫‘义符’,象征的是胞衣,强调怀胎之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