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风而起第一千四十八章 苹果尊
“肘子,这个你要不要?”那边林婉秋已经在翻看瓷器了,发现其中有一件窑变釉的小口瓶子,将之拎了出来。
这件器物形如一个大苹果,短颈,小口,圆肚。
从器型来讲,叫做“苹果尊”。
如果苹果尊的苹果部分,再做几条瓦槽和棱瓣,那苹果尊就变成“石榴尊”了。
周至的藏品里,有一件地摊捡漏来的康熙朝豇豆窑变红石榴尊,这件东西如果到代的话,倒是能够和石榴尊配成一对儿。
《清波杂记》里边曾经提到过:“饶州景德,大观间有窑变,色红如朱砂。物反常为妖,窑户亟碎之。”
窑变,其实就是炉窑内部烧造温度和还原环境的偶然变化,造成瓷器表面釉色发生不确定变化形成的自然色彩。
这种色彩当然分作好坏,绝大部分都会变得酱黑丑陋,那些玩意儿叫做“窑病”,只有极少的部分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可以称作“窑宝”。
在窑宝没有形成审美流行的时候,一件窑宝的出现,也敌不过一窑废瓷的巨大损失,因此窑工对窑变深恶痛绝。
等到后来,随着对瓷器烧造艺术的不懈追求,人们逐渐掌握了窑变的秘密,开始有能力降低窑变的失败率后,窑变釉瓷器以其缤纷自然的色彩变化,和独特审美情趣,才开始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其实窑变釉瓷器和钧窑窑变瓷器颇有共通之处,虽然釉料和胎土各有不同,但是色彩的形成原理和色彩的表现形式,都是大体相近的。
康熙雍正两朝对于宋代名窑瓷器一直在努力仿造,窑变釉瓷器就成了仿钧窑窑变瓷器的主力军。
甚至在此的基础上走到了极致,把窑炉内的炉温控制和还原环境控制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烧造出了虽然是窑变瓷,但是色彩却能够均一纯净的瓷种——豇豆红,祭红,直到最后的郎红。
是的,色彩纯净到极致的郎红,竟然是用窑变釉的工艺烧造出来的,这需要将变化多端的窑内环境,控制到极度平稳恒定的地步。
在没有电炉,没有炉温、氧气浓度等监测仪器的年代,这样的操作堪称在钢丝上跳舞。
一次添柴,一次开窗观察,都有可能改变窑内环境,轻微的闪失,都可能把一窑郎红烧成花里胡哨的残次品。
相比之下,窑变釉要好得多,它鼓励这样的环境变化,因为环境变化会带来色彩的变化,而窑变釉和郎红的区别,就是郎红主抓的是“恒定”,而窑变釉主抓的是“变化”。
一件事物的两端。
这样的工艺,到清代才算是真正的成熟可控了。
现在林婉秋手里的这苹果尊就是典型,从上到下,分别是尊口的淡绿色,短颈部的黄绿色,过渡到橙色,再到肚腹处的红色,下腹再过渡成一圈紫色,底部开始出现流釉,流釉和底彩却融合成了宝蓝色。
从窑变的色彩层次上来讲,这个苹果尊囊括了从暖色到冷色的完整过渡,色彩比周至已有的绿黄红三色石榴尊,还要丰富得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