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咏怀》(1/2)

作者:二子从周

重生之乘风而起第六百三十八章 《咏怀》

老头居住的地方也是一个小院儿,不过在西郊,骑车过去还有点距离。

老头老伴儿前些年走了,夫妻俩感情也是极深,从那以后老头就一直单着。

听说还有崇拜者自荐枕席,老头开着玩笑就拒绝了,说谢谢你们的牺牲精神。

当然这事儿是发生在老头书法作品在海外布展引起轰动,拍卖价格在当年能够一幅字换一栋楼之后。

不是夸张,因为老头回来将拍卖说得捐赠给了学校,真的盖了楼,还成立了奖学金。

到了后世人均嘴炮天王老子都敢质疑的网络时代,老爷子的书法在一度招致很多的批评,说什么变化不够充分,法度过于严谨之类。

而更好笑的,是一派人说老爷子的书法不注重变化,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而另一派人却说老爷子的书法过于“媚俗”,为了讨好现代人的审美而放弃了应有的“风骨”。

最讽刺的,是老爷子自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冷印社社长,即将举办的。

因此老头本身还是古文专家,诗词创作一向拿手,有两部关于诗文的专着《诗文声律论稿》和《韵语》。

老头的诗文风格也有意思,早年的作品多数在周至看来都是上佳的精品之作。

比如《金台》:

金台闲客漫扶梨,岁岁莺花费品题。故苑人稀红寂寞,平芜春晚绿凄迷。觚棱委地鸦空噪,华表干云鹤不栖。最爱李公桥畔路,黄尘未到凤城西。

这首诗歌是当年首都沦陷之后写下的,金台是古燕都昭王求士留下的黄金台,后来成了燕京的代称,第一联的意思很明白,就是世事难明,令人看不通透的意思。

二联咏叹沦陷后bj的荒凉。

三联则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暗戳戳地讽刺国事糜烂而群鸦呱噪,领袖空有形象而无法凝聚人心。

最后一联是说自己任教的位于城西李公桥附近的辅仁大学,那里属于教会学校,尚未受日寇统治,每天上班可以短暂脱离日寇控制,竟然成了最令人欣慰的事情。

全诗极尽曲折含蓄,堪称带着镣铐跳舞,不失为绝望中咏叹沦陷景物及沦陷生活的佳作。

而老头到了后期,作品的风格全然大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