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风而起第两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废待兴
这就好比老赤日知道周至让他搞的那些非遗项目整理,古彝语研究,难免没有讨好自己这个大毕摩,以方便他在乡里推行自己那一套东西,可是依旧兴高采烈地配合一个道理。</p>
这属于对人性的理解和善意的合作,目的是为了多赢,这么理解才是正解。</p>
第二天一大早,乡里的大广播里开始播放起关婷婷新专辑的时候,周至将梁光平和刘洪涛从被窝里赶了起来,几人负责技术,再让吴仁中叫来几名老乡,开始往卫士车上搬设备。</p>
这是一个不小的工程,拆解锅盖天线,ups房间,服务器,还有各种线路电缆。</p>
基地那边也有自己的程控机房,周至这边的交换机也就不用拆了,两边交换机连接起来以后,他在粮站也同样可以使用卫星资源,只不过多了一个交换中继而已。</p>
也不能怪梁光平和刘洪涛如此的高兴,因为大凉山地区处处都比较落后,而通讯设施,更是落后中的最落后。</p>
除了保障卫星发射基地的军方线路外,民用部分那是一塌糊涂,各个电信局之间的所谓“专线”,设备都老掉牙了,中继线路也状态堪忧,专线和交换机的接头还需要手工拿着烙铁焊接,然后一遇到打雷下雨,线路常常就会中断,而恢复时间通常都是以半天来计算。</p>
对于两个与首都关系密切的国家级科研基地来说,地方偏僻荒凉,生活条件艰苦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困难,但是通讯条件落后,尤其是网络通讯条件落后,简直就不可容忍了。</p>
因此在得知联和乡还有另外一个科研项目自带珍贵的卫星网络资源,而周至也同意将系统贡献出来和农科院共享的时候,刘良珍真的是又惊又喜,认为联和乡最后一块短板也给补上了。</p>
当时对于这套系统周至就考虑过冗余,比如ups系统属于双击热备,电池组配备也是超出正常使用的三分之一,目的就是防止设备故障更换不便带来的麻烦。</p>
现在设备大部分拆走,粮站这边需要保留的东西就少了许多,ups房变成了ups箱,差不多空了一个房间出来。</p>
等到设备和工具装上车,大家一起开车来到基地的时候,周至才知道这两个基地的野心,光从占地面积上就能够看得出来有多大。</p>
两个基地毗邻,都紧邻着美姑河,一个基地占据了一个溪谷,面积都在八百亩左右。</p>
目前看着还非常荒凉,除了红土地,白围墙,基地内就只有几条道路,还各有一栋四层的,集科研,教学,生活于一身的大楼。</p>
对于一个成熟的科研院所来说,科研大楼,教学大楼,生活区,家属区,运动场,游泳馆,大礼堂暨电影院,食堂,锅炉房,甚至出版社,印刷厂,小公园等等,应该都配备上才是。</p>
最好还要匹配上储蓄所、邮局,每天还要有往来于县城甚至自治州的班车,连职工带家属上千人,那才叫做像模像样。</p>
而现在这两个山谷,面积倒是够大,相当宏伟的大楼也起来了,不过还是四个字就能够概括——百废待兴。</p>
喜欢重生之乘风而起请大家收藏:(20)重生之乘风而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