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候造物铺第十九章 未眠
到了防汛办,劫后余生的武莼比任何人都想帮死者问个明白,但也清楚,防汛办相关领导并不会轻易接招,他们有的是办法与她打太极。
于是,她按兵不动,先按照惯例了解了当前雨情、水情、江河水库运行情况,将了解到的信息归纳汇总,写了一条四平八稳的快讯,快速发了出去。
夜越来越深,雨却没有停歇,当防汛办驻守的记者逐渐散去的时候,防汛电视电话会议却悄然开始了。一直蹲在指挥中心角落用ipad码稿的武莼认真记录了会上重要信息,厘清了引发事故的关键问题。同时,在相关负责人去吸烟区沟通的时候,武莼偷偷摸了出去,佯装在门口接电话,听到了更多有用信息。
“武记者,还没走呀?”凌晨1点,武莼还在防汛指挥中心的角落里写稿,准备去洗手间洗把脸清醒下的邱处有些无奈。
“是呀,邱处今天晚上值班?”
“这么大的雨,市领导亲自坐镇,全办的领导能来的都来了,我们都得24小时值守。”
既要伺候领导又要负责汛情,还要防着媒体,邱处心头就像一座想要泄洪的水库,临近崩溃。
当他凌晨5点上完厕所,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发现唯一一个留守防汛办的记者已经不在的时候,心头稍微松了一口气。他摸出手机,正准备看下时间,却被屏幕上弹出的新闻推送,彻底惊醒!
《四问汛期下穿隧道为何“夺命”?》,记者武莼。
此刻,还在睁眼值班的防汛办明主任,心口一阵剧痛。邱处本想打电话去质问武莼,却发现没有任何立场,因为稿子从历史成因、极端气候、城市排水、权责归属等多个方面客观的分析了此次事故的成因,有匿名人员的采访、有会议重点信息、有官方发布数据、有资料佐证,作为资深防汛人,他竟挑不出什么大的差错。
可能最大的错误,就是领导不想媒体过多关注,想要尽量淡化这个事情,希望舆情不要发酵,而这条稿子无疑让他们的“愿望”彻底落空。
坦白说,此次积水最大的原因是极端暴雨天气,小时降雨量已经破了b市的历史记录,没有人想到这场雨来得如此汹涌,仿佛要把整个城市顷刻吞没。但是,下穿隧道的排查、管护,应急预案是否及时落实,也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同时,武莼也写到相关部门积极防汛抢险的部署安排,彻夜不眠的值守,以及严厉的问责制度,不偏不倚,客观还原事实。
明主任看完稿子,发现并没有失实报道,心算放下了一半。其实他也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年他是办里最有潜力的年轻处长,眼看下一步就要提拔成防汛办副主任,但一篇对他断章取义的采访报道,让他的晋升之路平白耽误了7、8年。今年是他在办里的最后一年,组织已经找他谈话,明年他就退休了。如果没有当年那篇为了“扯眼球”的失实报道,他或许可以走得更远,人生,又有多少个7、8年可以耽误……
凌晨5点,雨势依旧没有变弱,撑着大伞,武莼走在没有行人的大街上,白日里鳞次栉比、高楼林立的cbd安静得仿佛一个结束拍摄的大型都市摄影棚布景,透着些许诡异。
“我到横店了,你那边还在下雨吗?”手机振动了一下,柏珩发来了微信。
武莼停下来,看看周遭,确认不会有伺机而动的陌生人突然冲出来,便低头回复了柏珩,“还在下,感觉没有要停的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