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通俗文学的先锋性(2/2)

作者:常异存同求

魔面赤心打灰人上架感言·通俗文学的先锋性

因此,我们在研究、夸赞、喜爱这些传承自古代历史的文学名著之时,切不可忘记:它们先是通俗的文学,然后才成为了名著。

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最为广泛的人民群众无法对一篇故事/一种范式/一类题材,主动形成群体性的记忆、主动翻新、主动二次创作,那它本身就缺乏市场前景,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名著。

如果我们把目光锁定在当代网络通俗文学的范畴内,并且抛弃“必须正能量!”这一官方视角的【有色眼镜】——显而易见,网文已诞生了一些具有先锋性质的、被市场广泛接受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母本’。

比如“叮!恭喜宿主抽得xxxx!”的签到抽奖、天赐成功、躺平躺赢,即[一夜暴富]的范式。

比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的欲扬先抑、百折不挠、有仇必报,即[念头通达]的范式。

比如“反了反了!赘婿敢噬主了!”的荒诞浮夸、社会隐喻、心态刺激,即[情绪疏导]的范式。

比如“公平!公平!还是td公平!”的除暴安良、花式造反、批判不公,即[改天换地]的范式。

网文范畴内,充满活力的故事‘母本’远不止此四者。正因为这些故事/范式/题材皆源自于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是“大多数”的【原始欲求】,是整个民间消费者市场最为朴素的【思潮投影】,所以它们时时刻刻一直都在迭代、进化、合订。

与前文2段章所论述的,19世纪俄国、美国的“面向小地主、小业主、白领、工人、农民”而广泛诞生的‘新文学’作对比,当代网络通俗文学不仅有着相近似的读者群体与消费者市场,更拥有电子化时代强悍的信息传播技术背书。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当代网文也天然包含着通俗文学必有的、源自【民间视角】的先锋性质,蕴含着诞生(迭代、进化、合订)出一本“具有当代特色的通俗文学名著”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认同这个理论,承认这一丝可能性,那么便剩下最后一个疑问:

“它何时才会诞生?”

宋、元、明、清,将近一千年的沉淀,诞生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的古典通俗名著。

欧美自19世纪起始的狂飙猛进、思潮混战、全球动荡,至今二百多年的血雨腥风,诞生了《基督山伯爵》、《双城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等的具有时代特色、思潮特征、人文深度的近代通俗名著。

相比之下,当代网络通俗文学的年岁仅仅20多年(自千禧年开始计算),在时间的量度上最为年轻,并且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困境(譬如),因此在部分人的眼中,网文自然是‘通俗且庸俗’的民间把戏,不可能从中诞生“具有当代特色的文学名著”。

这或许是一种合理的上层视角,也可能仅仅是阶级固化导致的傲慢。

在最后,请允许我们以网文特有的“借鉴”作结尾——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这是原作)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这是二次创作)

——给网文以思潮,而不是给思潮以网文。

(这是借鉴魔改)

==

的字数更多一些,不要误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