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销路(十)(1/1)

作者:亦文重生

黑金王朝第一百四十一章 销路(十)

甄祥才说完这番话,钟三的心里简直沸腾了,他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百万斤!一斤三文!这难道是天方夜谭?还是自己仍在梦中?他不由得深吸一口气,又掐了下自己的手指,嗯,他确信,现在是白天,不是在梦里!他确信,方才听到的都是真实的,不是妄想!他立刻感觉眼前仿佛有成千上万朵美丽的花儿在同时绽放,那么绚烂多彩,那么香气弥漫!

钟三听得确实没错,甄祥才就是这样说的,让永年炭行以一斤三文的炭价,每年卖给知府衙门及其下属省城各衙门一百万斤石炭,不怪钟三搞不明白,其实这句话的背后是有原因和背景的。

首先,钟三不知,其实过去很多年府衙及其所属衙门,一直是按照一斤三文半的价格在购买石炭!当然,这是一个明显高于省城平均炭价的价格,之所以采用这个价,有两个原因,一是供给府衙的炭行,大多都是些小炭行,他们的生产效率并不高,也就和过去钱掌柜自己的炭行差不多,一人一天五十斤左右的炭,而且,他们共同存在的一个生产问题也是井上人力耗费多、井下镐炭人员少,这样就造成整体产量很低,这么低的产量,还要付工钱、付运费、付各项成本开支,更重要的是,还要打点这位甄大人,那么他们只能靠卖高价才能赚到银子,这是一个原因,另外,因为知府衙门作为省城首府,手里有的是银子,他们本身对市场价格并不敏感,加上这位甄祥才甄大人,一心只管中饱私囊,对衙门的公用开支,则完全不放在心上,支多支少于他何干,因此一直以来,他都是沿用这个进价没变,那些炭行也索性乐得如此,不过现在钟三开出了一斤三文的价,这倒正为甄祥才改换炭行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依据。

,本来还应让永年炭行用印,但钟三说炭行新开,尚未刻印,甄同知想了想,便让钟三以手印签名作了代替,钟三于是便签了名、按了手印,他现在已能写些文字了,其中包括自己的名字。

文书一式三份,一份工房留存,一份交承发房转办,一份交钟三留存,钟三接过文书,甄同知让他再去工房对接一下送炭的事,钟三听了再次谢过他,便跟随几个吏员一起来到工房。

工房坐落于方才进来时看到的大堂前排房内,钟三一进屋内,工房的管事,经承张大人便将送炭的要求告诉了钟三,他先给了钟三一份石炭需求表,上面列明了包括知府衙门在内各衙门每月的用炭量,要求永年炭行按照这个量,从今年十月开始,在上月最后一天之前需要准时将石炭按量送到。

钟三快速地看了一眼这张表,这才发现原来这些衙门每年从十月开始到正月结束,差不多要用炭四个月,这可比一般百姓人家用炭时间要多了将近一个月,每月的用炭量则分别为十五万斤、二十万斤、二十五万斤、四十万斤,钟三看到最后正月的四十万斤,就想起阳城县衙在新年前后都会放几天假,既然人少了,那怎么还有这么大的用炭量呢,于是他指了指这个数字,想问问张经承。

张经承明白他的意思,也没等他开口,就对他说,之所以正月的进炭量最多,一是因为新年里衙门还有不少人在住,需要用炭,二是一般都会给回去过年的人发些炭带回家,另外,也是为开春后少量的用炭留一些余量,钟三听了这才明白。

张经承接着又给了钟三一份地址目录,对他说除了知府衙门以外,省城各衙门都分散在各处,甚至城外还有几处办公地,因此,张经承要求他按照各处地点逐一送货,当然送货顺序肯定是从知府衙门开始,自上而下,先送城内、再送城外,钟三听了不断点头称是。

张经承继续又说,石炭必须保证质量,要干燥,不能有潮气,石炭到货后,先把知府衙门需要的炭送来,他们工房会当场验货并开出收据,其他的炭等送到各处衙门后,自然有所属官员开具凭证,然后钟三要把这些凭证全部汇总收齐,每月与他结算一次,说完这些,他问钟三听明白了没有,钟三说质量保证、送货及时、结算凭据三方面要求都已完全明白,张经承听了就让钟三做好准备,在今年九月最后一天之前务必按时按量送到石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