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嘉卉见年世兰低着头玩帕子,叹了口气:“皇贵太妃,凡事多留个心眼。

史氏明显是想救那个男人。

不信你问问汤太嫔。”

年世兰从潜邸时就不喜欢汤素问,不耐烦地问:“汤太嫔,你和史氏究竟是怎么回事,还不从实招来?”

汤太嫔缩了下脖子:“史常在想要养六阿哥,所以威胁嫔妾救治太上皇。”

“异想天开!”

年世兰闻言冷笑,“敢威胁太上皇,等太上皇醒了,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福晋立刻笑了起来:“王爷这么说,妾身便懂了。

只要是对王爷有利的,妾身定然支持。

希望王爷早日凯旋而归。”

允禄笑道:“开拔早着呢。

至少要等今年的秋粮收上来。

但秋粮收上来,天气又冷了,只能等春耕结束。

你紧跟着太后娘娘,她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以后少不了咱们家的好处。”

福晋点头:“妾身都听王爷的。”

次日,作为宗妇的庄亲王福晋,主动向内务府领了一些布料,开始闭门做衣服。

紧接着,一些府里闻风而动,既然皇上都下令了,你不做还要被内务府敲门,何不主动听旨,给皇上留个好印象。

苗嘉卉便下了懿旨,中秋过后,贡献最多的府邸,可送女儿入住圆明园,由她和几位太妃亲自教导,与公主一起读书。

京城立刻热闹起来了,竟出现了抢布料的情况。

弘暦悄悄吩咐内务府总管马武控制布料流出数量。

果然,即使没有往下发东西,往上交的东西越来越多,不止有衣物,还有其他一些东西,比如粮食。

弘暦又和外祖商量,如果有人贡献大,通过小考可入国子监读书。

消息流出后,其他地方的人也坐不住了。

允禄觉得虽然是好事,但也会有很多弊端,比如有的人会压榨工人和绣娘,甚至会出现强征粮食的现象。

弘暦却说:“正好整顿官场,除掉那些害群之马。”

遂命李卫为钦差,巡查江南各地,遇借集军资欺压百姓者,即可锁拿至京问罪,其后代不可参加科考,不可捐官。

“反应够快,这么快就立威了。”

苗嘉卉没有管弘暦的进度,召开了圆明园妃嫔会议。

她笑着扫视众人:“大家在这里闲着也是闲着,本宫给你们找了事情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