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力挽狂澜第一百二十七章出手(一)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出手(一)</p>
叶记停业之后,城内粮价涨势更猛,仅仅几天,粮价已经接近三两银子一石粮的去年高位了,一时间城中百姓人心惶惶,纵然粮价已高,每日一早仍然有大量百姓前往各大粮行门前排队,期待能以高价买上一点粮食,而城中的粮行也一如既往地,每日不到午时,粮食便已售罄,不再出售。</p>
然而在城中粮价的一片上涨声中,官府售卖的平价粮食,却犹自巍然不动,宛若狂风中的一点烛火,看似岌岌可危,却令人诧异地一直没有被狂风给吹灭,每日都有大量的神木百姓,拿着里正开出的证明,以极为低廉的价格,买上自家的两斤半粮食的份额。</p>
每日无论前来多少百姓,只要持有证明,都能买到两斤半粮食,如此情景,让钱定在等人恶意地猜测,莫非赵大人私自把官仓的粮食拿出来平抑市场,否则按常理计算,他募捐来的三千石粮食,应该已经卖完了。</p>
对于神木县城的普通百姓来讲,虽然粮价涨到了三两银子的高位,但是他们并没有感觉有多么的切肤之痛,每日只要勤快点,前去官府排队,总能买到两斤半的口粮,虽然不多,但是总归不能让人饿死,只要能活着挺过这个冬天,明天开春,粮食就不是问题了。</p>
去年粮价涨到二两多银子一石的时候,便已经有无数穷人买不起粮食,被迫将自家值钱的东西便宜贱卖了,只求能换取一点点果腹的口粮,更有甚者,家产变卖完了,只能被迫卖儿卖女,在痛哭流涕的依依不舍中,与亲子分离,只盼能不至饿死。</p>
而今年,知县大人售卖的平价粮食虽然少,但是还可以让一家人活下去,华夏的老百姓,是最能忍耐的一群人,每日这两斤半粮食,就好像冬天的一点点篝火,温暖着这些百姓,让他们不至于在粮价高涨的寒冬中冻死。</p>
是以如今虽然粮价已经涨到了三两银子一石,红着眼睛,饥肠辘辘等待腐尸的秃鹫们,却迟迟没有等到他们料想中的美味,老百姓们但凡有一线生机,谁肯贱卖辛辛苦苦置办下来的家业,出卖亲生骨肉!</p>
粮商们炒作粮价之所以顺利,背后也有那些等待低价捡便宜的大户们的默默推波助澜,只是今年似乎有些出乎意料,眼看形势不对,粮商们又碰头了一次,这次他们决定一步到位先把粮价抄到三两五钱银子再说。</p>
崇祯六年的十一月十七日,一个历史上平平淡淡的日子,然而这一天,注定要被所有神木的粮商们牢牢记住,因为当天上午,神木县的粮价正式突破了历史上的最高点,达到了三两六钱银子一石粮,然而,令人记忆深刻的并非只有这个。</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